让年味更浓 让文化传承
王 刚
随着时代变迁,一些传统文化渐渐受到冷落甚至淡出人们的视野,国人最看重的春节习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。常听人吐槽:从前过年有意思,家中的大人早早就开始备年货、备酒席,小孩儿穿上新衣服,走家串巷放鞭炮。现在过年和平常休假没有太大差别,真是有点平淡了。
“年味淡了”这一现象的背后,是对年俗文化的疏离。可喜的是,近年来,随着民俗专家的呼吁和政府的倡导,人们重新对传统年俗文化重视起来,传承文化意识在不断提高。
以我省为例,今年春节,各地传统民俗的戏份儿明显更足了,搭戏台、扭秧歌、写对联、剪窗花、赶大集……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纷纷走进大众视野,民俗文化特色游有声有色、形式新颖、内涵丰富。这些都为现代人的春节注入了传统文化的仪式感,赋予了新的神韵。
民俗专家冯骥才说:“假日和节日不同,假日是一种公民的福利,没有文化内涵,随便怎么过都行,但节日是有意义的,是有文化内涵的。”由此可见,年俗重新受到追捧的背后,是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和认同,是继承传统、发扬光大的精神追求。
新时代,新气象!随着传统年俗文化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,年味何愁不浓!
1、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。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,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、复制、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,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。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,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。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2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北国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3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北国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